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及时通过目测等简单的检验方法,检查外观质量,重点做好下列项目的检查。
(一)水泥快速检测方法
混凝土企业水泥进厂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水泥进厂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和要点:
首先,选择水泥供应商时要选择质量体系完善、质量稳定的的大厂,放弃小型粉磨站。
其次,与与供应商签订技术合同,明确水泥品种(如P·O42.5、P·II52.5)、执行标准(GB175)、质量指标及验收方法,对供应商的生产稳定性、质量一致性、交货能力进行动态考核。
再次,水泥进场时要严格检查每批水泥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包括3天和28天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检测报告),并核对水泥品种、等级、生产日期、批号与合同一致性,按照要求规范取样检测。
最后,建立每批水泥的《质量档案》,包括出厂报告、进厂验收记录、检测报告等,若混凝土生产后出现质量问题,可通过追溯系统快速定位水泥批次,分析原因。定期召开质量会议,通报水泥使用情况,推动供应商改进工艺,如对运输过程提出要求(如散装罐车清洁度、防雨措施)。
水泥质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主要用于现场或实验室的初步筛查,以下是一些常用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手段,适用于快速判断水泥是否存在明显质量问题:
(1)物理特性快速检测
1)色泽与质地观察
正常水泥:灰绿色或深灰色(硅酸盐水泥),质地均匀细腻,无结块。
异常判断:若颜色发黄(可能掺黏土)、发白(可能掺矿渣过量)或结块(受潮或过期),需警惕质量问题。
2)手感测试
取少量水泥粉末搓揉,优质水泥手感细腻;若粗糙或有颗粒感,可能细度不达标或掺入杂质。
3)发热测试
操作:将水泥与水按1:0.3比例混合成浆体,静置5分钟。
异常现象:水泥水化放热,手触有温热感,可能C3A含量偏高,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
(2)简易性能测试
1)凝结时间快速判断
初凝初判:混合水泥浆后,每隔10分钟用刀轻划表面。
正常水泥:约45分钟后划痕逐渐不闭合(初凝开始)。
若凝结过快(<30分钟)或过慢(>1小时),可能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异常或掺外加剂过量。
简易检测方法局限性:上述方法仅为初步筛查,无法替代实验室标准检测(如抗压强度、安定性等)。
异常处理:若快速检测发现明显问题,需按国家标准进行以下检测:
抗压/抗折强度:3天、28天龄期试块测试(GB/T17671)。
安定性:雷氏夹法或沸煮法(GB/T1346)。
标准稠度需水量:维卡仪测定(GB/T1346)。
快速检测结合专业分析,可高效控制水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
(二)砂
砂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性能。进厂快速检验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关键指标检测,确保符合标准。以下是常见的砂进厂快速检验流程与方法:初步判断砂质量的好坏,主要靠“看、捏、搓、抛”的方法。“看”,抓一把砂摊在手心,细看粗细砂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各级颗粒级配分布越均匀质量越好;“捏”,砂含水率的高低通过手捏,捏后观看砂团的松紧程度,砂团越紧证明含水率越高,反之越低;“搓”,抓一把砂在手心,用两手掌搓后,轻轻拍手,看手心上粘附的泥层,泥层越多且黄则证明砂含泥高,反之含泥低;“抛”,砂经捏后在手心抛一抛,若砂团不松散,可以判定出砂细、含泥或含水较高。
(1)含泥量快速检测
冲洗法简化版:取500g砂样,快速淘洗,通过洗出清水的遍数初步判断含泥量高低,(需约30分钟)。
经验法:通过砂的黏聚性初步判断(需经验积累)。
机制砂的快速检验方法通常针对其关键性能指标(如颗粒级配、含泥量、石粉含量、压碎值等)进行简化测试,以满足施工现场或快速验收的需求。以下是常见的快速检验方法及步骤:
(2)压碎指标快速测定
步骤:
1)取单级试样(如2.36~4.75mm颗粒)300g,装入压碎模筒。
2)施加200kN压力并保压5秒,筛除被压碎细颗粒(<2.36mm)。
3)计算压碎指标值(一般要求≤25%,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控制≤20%)。
快速检测结果需与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等标准对比,必要时送实验室复验。快速法可能存在误差,争议时应以标准试验方法为准。
(3)机制砂中絮凝剂快速检测
针对机制砂中絮凝剂的快速检测与对策,以下为分步解决方案:
1)物理观察法(初步判断)
步骤:取机制砂样品300克,加水400克快速摇动,若上层水快速澄清且砂层密实,可能含过量絮凝剂。
2)阳离子染料滴定法(适用于阴离子型絮凝剂如PAM)
试剂:亚甲基蓝或甲苯胺蓝溶液。
步骤:
1. 取砂样浸泡于水中,过滤得到浸出液。
2. 逐滴加入染料,若溶液出现明显絮状物或颜色突变,记录消耗量,通过标准曲线估算絮凝剂浓度。
(三)石
重点检查石的规格、颗料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料含量、杂物等。石子应先目测含泥量、泥块含量等指标,对同规格的石子以400m3(或600t)检验一次,不足400m3(600t)时,检验一次。对于石子质量稳定、进量较大时,可以1000t检验一次。目测碎石质量好坏,主要靠“看、磨”的直观方法。“看”,是看碎石的最大粒径以及不同粒径的碎石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可以初步判断出碎石级配的好坏,看针片状颗粒分布多少,可以估计出碎石对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影响程度大小;看碎石表面附着尘粒厚薄程度,可以分析出含泥量的大小;看干净的碎石表面晶粒分布程度,结合“磨”(两粒碎石对磨)可以分析出碎石的坚硬程度。
查看石子中是否有页岩和黄皮颗粒,如果有较多的页岩颗粒就不可用。黄皮颗粒分两种情况,表面有水锈而没有泥,这种颗粒可用,不会影响石子与砂浆间的粘结。当颗粒表面粘有黄泥时,这种颗粒为最差的颗粒,它会较大地影响石子与砂浆的粘结,这种颗粒较多时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四)掺合料
重点检查掺合料的生产单位、掺合料的品种、随车“产品质量合格证”。对进厂粉煤灰均应车车检测细度、需水量比,检测合格方可入罐。粉煤灰感观质量的判定,主要用“看、捏、洗”的简便方法。“看”,则是看粉煤灰的颗粒形状,若颗粒是球形,证明粉煤灰是原状的风道灰,反之则是磨细灰。“捏”,用拇指和食指捏,感受两指间的润滑程度,越润滑,则反映粉煤灰越细,反之则越粗(细度大)。“洗”,用手抓一把粉煤灰捏后用自来水冲洗,若附着在手心的残余物很易被冲洗干净,则可以判断该粉煤灰烧失量小,反之残余物较多不易冲洗则说明粉煤灰烧失量偏高。粉煤灰的外观颜色也能间接反映粉煤灰的质量。颜色黑,含碳量高,需水量就越大,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配合比试验,查看对用水量、工作性能、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水泥与粉煤灰混合加水搅拌是否有刺鼻气味,也要注意粉煤灰中是否含有硫酸钙等物质。
矿渣粉外观颜色为白色粉末,矿渣粉颜色发灰或发黑说明矿渣粉中可能掺加了活性较低的钢渣粉或粉煤灰。对矿渣粉车车检测流动度比,合格方可入罐,注意同一厂家不同时间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五)外加剂
重点检查外加剂的生产单位、外加剂品种、随车“产品质量合格证”。做到车车进行水泥净浆或者混凝土试验对经时损失检测,合格方可入罐。混凝土外加剂,通过目测观察颜色,可以大致判断出是萘系(褐色)、脂肪族(血红)还是聚羧酸(无色或淡黄色),当然,还有萘系和脂肪族复配后的产品(红褐色),从气味上也能判断减水剂的品种。至于混凝土膨胀剂,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特殊材料,一般都随货物附有产品说明书和质检报告,做好产品验收就可。